買二手車真的更放心了嗎
楚天金報訊 本報記者翟瑩
二手車評估領域迎來首個國標,6月1日起,《二手車鑒定評估技術規范》正式在全國范圍內實施。然而,記者走訪市場發現,業內人士以及買賣雙方對此都不太樂觀。
買車是否放心消費者仍存疑
二手車“蒙賣賣”橫行多年,根據《規范》要求,二手車的車況進行量化檢測的范圍涉及發動機、底盤、外觀等104項內容,并將最終形成一份《二手車技術狀況表》,作為消費者購買或索賠的依據。但這樣真的能讓買家放心嗎?
市民朱先生此前有過購買二手車的經歷,“誰來監管二手車評估機構?我只在熟人的手上買,車況放心。那些評估機構,之前市面上又不是沒有,但有多少能放心?只從營業面積、檢測器材上提升,根本沒有意義。”朱先生說。
業內人士透露我省評估機構無一達標
朱先生的疑慮現實確實存在,按照新國標,二手車鑒定評估機構經營面積不得少于200平方米、具有3名以上鑒定評估師和1名以上高級鑒定評估師,同時需具備汽車舉升、車輛故障信息讀取、車輛結構尺寸檢測、車輛外觀缺陷測量、漆面厚度檢測等設備。否則,評估機構給出的鑒定無效。
《規范》非強制性二手車商擔心難執行 然而記者從湖北省二手車協會會長張廣宏處獲悉,我省52家二手車評估機構沒有一家達到《規范》標準。據悉,為了推動《規范》實施,我省已成立二手車鑒定評估機構專業委員會。
一方面是評估機構無一達標,而另一方面,《規范》的非強制性,讓二手車賣家也很困惑。
“《規范》非強制性,說明評估可做可不做。做一個類似的評估,多出來的費用誰買單?實際交易中,就算做了評估,賣家依然負責質保,多花錢有必要么?”武漢金三鑫二手車公司總經理余頂祥說。
跟余頂祥一樣,永順機動車有限公司總經理牛永志也坦言,“車行承擔車輛質量,7天無條件換車,比什么檢測都管用”。
張廣宏則認為,非強制性的確影響了《規范》的實施效果,但不能否定其引導意義,提供合格商品、誠信經營也是未來二手車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