評估技術規范助車況信息更透明
近年來,雖然二手車市場發展迅猛,但往往都是“蒙著賣”,存在著隱瞞真實車況、評估標準空白等問題。而此次“規范”的出臺,有望給這些問題帶來解決方案。
年初,二手車行業盼望已久的《二手車鑒定評估技術規范》發布,并將于今年6月1日實施。
昨日,記者從市汽車流通協會獲得的數據顯示,2013年全市二手車交易量達13.7萬輛。顯然,在市場可觀的形勢下,“規范”的出臺對企業、消費者均意義重大。
但即將實施的這項新規能給甬城二手車市場帶來什么變化?消費者對二手車猶豫觀望的態度能否改變?能否改善當前買賣二手車全靠“毛估估”的現狀?昨日,記者就此展開了采訪。
未來二手車車況信息更透明
“幾乎看遍了江南路附近所有的二手車市場,從25萬元左右的二手寶馬5系到70萬元左右的奧迪Q7都看過,但最終還是沒能下定買的決心。”市民于先生告訴記者,去年底到今年初,他一直想買一臺二手的豪華車,覺得行駛四五萬公里的車,價格還實惠,但他最終還是因擔心無法了解二手車真實車況而放棄了這一念頭。
據了解,近年來,雖然二手車市場發展迅猛,但往往都是“蒙著賣”,存在著隱瞞真實車況、評估標準空白等問題。而此次“規范”的出臺,有望給這些問題帶來解決方案。
據了解,今后購買二手車,消費者將得到一張《二手車技術狀況表》,它將作為二手車交易合同的附件,在二手車展賣期間,放置在前擋風玻璃的左下角,供消費者參考。
通過《二手車技術狀況表》,消費者可以清楚地看到關于車輛的一切指標,包括有關車身重新噴漆情況、發動機和變速箱狀態、底盤情況等。這張技術狀況表作為車輛的鑒定證明,具有法律效力。一旦出現車況與狀況表內容不符的情況,消費者可以以此為依據進行維權。
而根據“規范”評估,車輛技術狀況最終可分5個級別,一級車就是車輛優良,五級車就是有重大事故修復痕跡,也就是俗稱的“事故車”。
車商反應平淡,認為車況不能決定一切
“有這么一個‘規范’?不知道啊。”昨日,記者走訪了多家二手車行,當問及是否聽說過即將實施的“規范”時,大多數回答竟然是“沒聽說”。
在中興路一家二手車經紀公司,當記者簡單介紹“規范”的主要內容后,公司負責人表示,“這個‘規范’的意思我理解,就是在標準評估的基礎上打分,根據打分情況確定車況,再根據車況定價。但是在實際買賣車的時候,這個不實用啊。”在他看來,給交易車輛貼上《二手車技術狀況表》的確會讓交易更透明,讓車輛更有吸引力,但是“車況并不是決定價格的唯一因素,我們還要考慮同款車型的新車暢銷不暢銷,甚至是哪一款顏色更好賣等各種市場行情”。
在另一家在市區擁有多家分店的二手車公司里,銷售人員則對記者表示,企業很早就有了自己的評估標準,早就在售賣車輛上張貼了類似于車況表之類的表格,“不過出臺全國標準,全行業統一起來也不是壞事。”
有望推動行業自律
“‘規范’對國有資產中的汽車交易評估意義重大,但對民間自由交易影響有限。”昨日,市汽車流通協會秘書長王琢明對記者表示。
據了解,新規范對評估車輛的檢測達到100多項,但實際上品牌4S店里都能做,像電器部件、油路等檢測,實際上意義并不大。
此外,值得一提的是,“規范”僅要求二手車鑒定評估的專業機構必須執行該規范,對二手車銷售公司、拍賣公司、經紀公司不作強制性要求。所以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對二手車交易進行指導,但只能作參考。
不過,也有業內人士認為,“規范”的強制性體現在兩方面,對二手車評估師的上崗培訓和出售二手車需要提供技術狀況表。但即便是這兩點,目前也是無法通過強制執行的。
而目前最好的方法,顯然還是依靠市場,“如果一部分公司或商戶率先執行這套規范,透明化的信息可以贏得更多的客戶,那其他同行顯然不做就不行了。這樣慢慢形成行業自律,‘規范’的作用就能全面發揮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