限購后二手車線上火線下冷
核心提示
業內分析,二手車第三方交易平臺之所以受到追捧,是因為其打通了一直以來二手車買賣雙方信息不對稱的“任督二脈”,突破了囿于一城一地的交易瓶頸,買賣雙方因此獲得更多的交易機會和更靠譜的交易價格。而電商平臺關于免費檢測與售后保障的承諾,進一步增加了在線車市的吸引力。
經過限購前的恐慌性消費后,如今本市小汽車交易早已一落千丈,二手車市場更是冷到冰點,很多二手車販丟掉了飯碗。線下車市可謂寒冬漫漫,然而線上車市卻正春暖花開。
消費者:搖上號就買新車
幸運的小譚在本市汽車限購后首輪搖號中就中簽了。去年還準備買二手途觀的他改變了主意,“就像中大獎似的,全家人都高興極了,我們決定還是一步到位買輛新車!”限購抬升了小譚購買新車的心理預期,而最主要的還是因為對二手車的品質和服務心里沒根。小譚直言不諱地說,“我前兩年沒少逛二手車市場,感覺就一個字,亂。黃牛們慣于操作價格,甚至修改里程表、掩蓋事故車,買車人很難獲得二手車真實的車況信息,整個市場也沒有統一的評估標準,售后服務更無從談起,這些都為以后用車埋下了隱患。除非您買熟人的車。”
記者在白堤路上看到,有一輛標示“自賣自身”的綠色吉利趴在一家理發館門前已一月有余。車主說,她也曾想把車轉手給王蘭莊二手車市的販子,可對方往死里壓價,只給一頓海鮮的錢,她一氣之下決定自個兒賣,可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碰到買家,而車子肯定是越耗下去越折價。
經銷商:須摸索新生存法則
“一多半車販已經離開這個行當了。”天津龐大優品舊車經紀公司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,收車、賣車兩頭難,那些小打小鬧的小車商最先被淘汰出局。限購對新車、二手車市場的沖擊究竟有多大?空港一家汽車經紀公司的郭經理統計,限購前,絕大多數經銷商賣到本市與銷往外地的汽車之比約為9:1;限購之后,這個比例反轉為5:95,也就是,經銷商只能寄希望于那些尚未被限購的外地市場了。
經銷商的收車渠道同樣面臨窘境。郭經理解釋,經銷商以前收集二手車,主要靠人際關系,4S店、汽車修理廠是主渠道,趕集網等網絡上雖掛有二手車信息但真實性難以甄別。限購之后,二手車銷量大幅萎縮,反過來壓低了收車價格,導致二手車主惜售,如此構成惡性循環。“要想活下去,必須摸索出適應限購新政的新的生存法則。”經銷商們紛紛表示。
電商:信息明人氣旺“錢景”好
線下二手車市場似乎熊途漫漫,線上二手車市卻完全是另一番光景。記者昨登錄時下頗為火爆的平安好車官網發現,這個二手車幫賣平臺正在滾雪球似的瘋長,其C2B模式將全國眾多賣車者與經銷商一起“網”住。記者體驗發現,賣車一族在網上發布售車需求,然后將車開到平安好車線下門店(本市有一家)去做免費檢測,之后相關的圖片、車況信息就被掛在了電商平臺上,由來自全國各地的經銷商去“背靠背”競價,出價高者得之。
所謂無利不往,電商之所以深耕二手車市,自然是看上了這個市場巨大的發展潛力。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統計,去年全國共交易二手車520.33萬輛,交易金額高達2916.49億元。而基于電商平臺的諸多業務比如金融服務等可能帶來的豐厚利潤,尤其充滿了想象空間。